睁开眼睛,捕捉时光流动的痕迹。
2020年9月26日,格致论道·湾区第7期“拾光旅行”活动在广州南沙区少年宫顺利举办。本场讲坛由广州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主办,南沙区科学技术协会和“潮学家”协办,是2020年南沙区全国科普日分会场之一。

从火星探测到儿童建筑,从青塘少女之墓到候鸟之旅,从儿童绘画心理到AI视力预测,六位来自不同领域的讲者,带领我们踏上了一段穿梭时空的拾光之旅。 
赵宇鴳 《出发吧,火星车》 去往火星的冲刺开始了。今年夏天,备受关注的中国首个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终于开启了它的火星之途。火星上真的有水吗?火星会有生命吗?火星适合人类居住吗?火星车会在哪里登陆火星?多年来,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月球与行星科学中心副研究员赵宇鴳,一直在火星曾经有过液体水的环境中探寻火星水、环境变迁和生命宜居性的线索。夜空中漫游的火星,总是激励着人类的幻想,让我们一起走进火星车的红色星球历险记。 
冯果川 《和孩子在一起》 脚手架支撑起房屋,而建筑搭建了整个现代社会。我们周围的房屋、社区和城市,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的存在,它塑造了我们的世界观,使人们走到一起,同时也把我们分隔开来。那属于孩子们的建筑应该是什么样的?冯果川试着找出答案。他发现,儿童建筑是大人们在喧闹中建造的秩序,也是孩子们洞察人类世界的窗口。 
邹发生 《空中大迁徙》 每一年都有这么一些鸟类,踏上长达几万里的艰辛旅程,飞往遥远的南方过冬。它们就是迁徙鸟,穿越了群山河流、风暴雷电,目标始终如一。在漫长的旅行中,超高层建筑折断了它们前行的翅膀,玻璃砌成的大厦反射强光令它们迷失方向。它们为什么会迁徙?要飞往哪里?迁徙鸟通过什么导航找到目的地?人类能为它们做什么?广东省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邹发生研究员给我们带来了一场“候鸟回归“的故事,踏上鸟与梦的飞行之旅。 
刘锁强 《考古,在时间中穿梭》 南粤先祖何时开始繁衍生息?何处找寻最早的“广东人”?13年来,他仔细探查行径的每一寸土地,将三维重建技术注入田野考古,只为了那些久被遗忘的历史记忆,能用手铲逐步复原出来,他就是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田野考古中心主任刘锁强。从蹲踞在墓中的青塘少女到粗糙不规则的加工石器,他带来了一次穿越万年的对话,以严谨科学的态度和丰富的想象,勾勒出远古岭南的历史长卷和鲜活画面。 
严虎 《孩子的童画王国》 绘画是儿童的印记,他们在纸上肆意涂抹,伴随着咿咿呀呀的言语和欢笑。随意的波浪线条、杂乱无章的圆圈,都是他们展现内心世界的工具。天空为什么会是彩色的?红色、蓝色分别代表了什么?孩子的涂鸦里到底隐藏了什么样的小秘密?知名儿童绘画心理医生严虎用三招,教我们读懂孩子的“画中话”,他还在现场随机选择一副儿童绘画进行解读,得到了现场观众们的阵阵掌声。 
晏丕松 《眼科里的AI》 人类85%的信息都是源于我们的视觉器官。眼睛拥有精细的组织结构和1亿个感光细胞,可以将光信号转变为电信号让大脑感知,它们是身体中最复杂、工作最辛苦的器官之一。在中国,每2个青少年就有1个是近视,手机、电脑、电视…无处不在的电子产品让孩子们的世界变得格外模糊。近视是怎么发生的?我们该如何去预防?来自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人工智能研发部的特聘医学专家晏丕松老师,带我们感受了“当眼科遇上AI”发生的奇妙效果,让观众惊呼神奇。 
本场主持人是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广州分所副所长苑明哲,他幽默的主持风格,让观众们感受到了科学的魅力! 10月17日,本场活动将在各大网络平台线上首播!首播链接将在10月16日推出,请持续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