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的从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选派人员支援基层教育工作的活动,简称为“支教”。是党中央和国务院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实现“科教兴国”战略而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我国教育发展史上广泛动员各方力量支持老、少、边、穷地区教育加快发展的一项重大创新。 张舒雅,一名普通的大学老师,有幸作为支教队的一员,自2017年开始,风雨无阻每周两天坚持在金堂县栖贤乡盐井小学支教。学校交通闭塞,位置偏僻,离家三十多公里。学校没有城市里的喧嚣,没有繁华的夜市,却有着烂漫的笑脸,有着渴望求知的“大眼睛”。 
农村的孩子也有着和城市孩子一样的对美的渴望,然而,他们基本上没有进行过系统的美术知识、技能的培养和学习,画画使用的材料、工具也非常简陋,就别说会画画了。尽管如此,张舒雅依然对孩子们充满了信心。教材中适合这里学情的课程并不多,张老师就自编一些符合孩子心理、年龄特点的课程内容。如二年级的《色彩剪影》、《童话小屋》、《小兔子的梦》……通过这些绘画创作课,孩子们渐渐掌握了绘画的基本技法。看到孩子们的进步,张老师非常高兴。 在教育教学中,她十分关注学生的心理动态,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对于知识的汲取缺乏自觉性,所以她注重自身学识水平与教学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进一步了解每位学生的个性特征与共性发展。课堂上,开导、鼓励、夸赞学生,不给学生增添压力,尽量用风趣幽默的话语调动学生对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本着“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的宗旨,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不仅教他们学习知识,而且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她从不以成绩定优劣,对每一位学生都给予关注。她更相信学生,尊重学生,善于发现他们存在的问题,抓住每一个教育良机,适时表扬、鼓励,体贴后进生,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她曾经在日记里这样写到:“罗颖莹是我的学生。马上就要上二年级了却不会写自己的名字,常因为自己的反应和接收能力不如别的同学而被嘲笑。从外表看,她与这里的孩子没有什么不同,瘦瘦小小,有一点点脏。不同的是,她总爱对我咧着嘴笑,我敢说她的笑是我见过最动人最清澈的笑。” 一段故事的发生,不一定需要复杂的情节、纠葛的关系可能只需要一个动人又清澈的微笑。它像打进湖泊的一颗石子,涟漪泛起,心弦乍动,一个笑联系了两个地方,两种人生,在未来的许多时光里。 |